
有人趁著企業上市一夜暴富,有人卻與巨大的財富失之交臂。
不得不得說,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,
企業股權,這個財富的放大器,你真的在意了嗎?
從“阿里女高管”到微商創始人
失去可能比得到多太多
有人的地方就有沖突,有馬云的地方就有熱點。
前幾天,一位自稱“阿里前女高管”做微商賣面膜的事情占領了互聯網C位,她用馬爸爸的合影等證據闡述了自己曾經是阿里高管,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,舍棄年薪百萬、期權千萬辭職做微商,賣起了面膜。
剛蹭上熱點就被老東家的副總回懟,說她諾虛作假,這事肯定不能忍,直接引發了這位“高管”的自爆:學歷、學位證書高清無碼,離職審批有圖有真相,還不忘利用這波流量,給自己的品牌繼續做“免費宣傳”,“阿里這個熱點我蹭定了!”氣勢可謂女中豪杰,就一個字:剛!
如圖所示,所有證據中含金量大的,應該就是這份“螞蟻金服期權”證明了,按照她的說法“螞蟻金服期權在我離職時必須由公司回購,當時的公允價是195元。假設我沒有離職,3年后公允價翻到500元,那么我的損失就是:39000股*500元-已行權部分32000股*195元=1950萬元-629萬=1321萬元。”
就這點而言,她可能確實沒說謊,期權就像“古董”,當時可能不值錢,但時間一長,這價值就不可估量了。
別再因為股盲
成為第二個“阿里前女高管”
1321萬元有多刺眼,期權的價值就有多大。
通常,我們認為股權具有三種權利:分紅權、增值權及投票表決權。根據每個股權模式對應的權利,又可把股權模式基本分為四大類:僅僅只有分紅權的股權模式被稱作“干股”,干股只享受公司每年的利潤分紅,并不享受企業價值增長帶來的溢價,一般多用于傳統企業及生產制造型企業等,是簡單、也是常用的一種激勵模式;僅僅只有增值權的股權模式為“期權”,即“阿里前女高管”所持有的,期權不需要每年分紅,激勵對象享受某一行權價格,未來公司股價增值后可以兌現增值部分,因此比較適合發展速度較快的互聯網類型企業;另外兩類為“期股”和“實股”,在這里不做過多介紹,有興趣了解的企業家們可持續關注“薛中行說股權”,我會結合具體商業案例普及更多股權知識。
根據她的證據顯示,螞蟻金服所給的正是“期權”這種激勵形式,期權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看漲期權,即公司股價在高于行權價的條件下,激勵對象行權后才能獲利,因此,這種形式的股權激勵尤為適合公司前景好、發展空間大的企業,并且具有明確上市目標,而且激勵范圍較大。
在2018年年中,阿里的財報數據顯示,螞蟻金服期權價值翻2.5倍,阿里在股權方面的員工獎勵高達164億,因此,根據阿里的財報情況,從195元到500元的股權公允差價計算是完全科學的,所以“阿里前女高管”如若確有其人,她的的確確損失了1321萬元。
1321萬元與撕破臉蹭熱度
你選哪個?
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期股放在我面前,我沒有珍惜,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,人世間痛苦的事莫過于此。
阿里這個熱度,她肯定是“蹭定了”,損失了如此龐大的分紅,或多或少她也遺憾和后悔了吧,畢竟這要賣多少盒面膜才能賺的回來呢?
如果你是一名企業高管或激勵對象,手里握著企業給你的股權,無論是哪種形式,立刻馬上重視起來它的價值,因為你的勤勤懇懇不再是企業和老板獲利,你也是要參與“分一杯羹”的。
如果你是一名企業家,在思考如何將企業做大做強,穩定你的核心人才問題,不妨試試股權激勵這個手段,如同螞蟻金服一樣,能讓期權翻個2.5倍價值,分出去164億,這時候螞蟻金服已價值萬億,何樂而不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