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說到包子,慶豐包子的地位幾乎人盡皆知。但尷尬的是,慶豐包子卻被一個外來品牌打敗了。
在經邦有這么一位同事,他幾乎每天都吃好適口的面食,甚至一日三餐中有兩頓都在吃好適口。于是我問,“你天天吃同一家的東西不膩么?為什么不吃慶豐,不是更有名么?”
他說:“老北京人才喜歡吃慶豐,像我這種外來的新北京人更喜歡吃好適口!”
對此,好適口的創始人劉素美女士表示,“這不是個例,我們專門做過市場統計調研,發現一個顧客平均每周的到店次數是4.7次,每個客單平均在11~12元之間,90%以上的顧客都是回頭客,有的顧客愛我們好適口的產品是愛到骨子里的!”
打開好適口官網,banner圖上顯示著醒目的數字:每天服務超70000人次。這是什么概念,偌大的萬達廣場,每天平均人流量,才5.5萬人次。這還僅僅是人流量,而不是成交。
近年來,餐飲行業整體低迷,但好適口卻逆風前行,營業額以每年10%-15%的速度遞增。
好適口的生意經是什么?
1)敢闖敢干:100元也敢闖天下!
二十幾年前,老板娘劉素梅還是個普通北漂,拿著從三個朋友手里借來的100元錢開始闖蕩京城。與此同時,老板王國剛也沒有任何的積蓄。
但兩人都敢闖更敢干。彼時,二人并沒有交集,王國剛愛慕劉素梅,但劉素梅因為年齡差距,屢次拒王國剛于千里之外。
王國剛不服輸,問道:“你要嫁給什么人?"劉素美回答:“怎么也得嫁一個老板吧!”本以為難倒了王國剛,誰知王國剛真就走了心,一年后,穿著一件呢子大衣,燙了一個爆炸頭重新出現在了劉素美面前:“我當老板了。”
好適口成功不是一款包子的成功,而是兩個敢闖敢干的兩個人的成功,這兩個人叫做企業家精神。
2)打破常規:世上哪兒不變的法子?變是唯一的不變真理。
王國剛和劉素美開的第一家店在清河。彼時不僅是店小人少,就連產品也不豐富。
大街小巷早餐生意常見,早餐后就沒招了,于是選擇與人合作,我做早上,你做中午晚上,給我錢就行。或者干脆店都不開了,租用別家飯店的早上時光。
但王國剛劉素美不干。這方法是個好方法,省心省事,但危險。一來,容易被清早,北京尤其注意市容,這將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。二來,沒法對客戶產生依賴感,做得再多也是白費。
怎么辦?王國剛和劉素美決定,早上賣早餐,中午賣快餐,晚上賣晚餐。同時豐富產品,更客戶更多選擇。
簡單的變通,收效驚人。劉素美說,“現在,我們60-80平的門店,26款SKU,每日創造1000個顧客。”
比如中午,好適口增加了冒菜、米線等產品,每天14:00點又設了寶寶加餐時間,吸引兒童就餐。
冒菜、米線成功解決了包子鋪中午上客難的問題,而中午14點,又是精巧,每日11點和下午14:00是餐飲行業相對比較空閑的時間。但寶媽卻空閑,是推著嬰兒車給寶寶加餐的絕妙時間。
于是驚人的一幕出現了,背的店鋪每日11點和下午14:00門庭清冷,但好適口,寶媽匯集。
還有一個變通足夠人深省。北京的包子向來大,但好適口卻一反常態,做成小包子,一個包子20g。
當其他包子鋪以為這是自取滅亡時,好適口卻引爆了市場,俘獲了女性消費者芳心。劉素美發現,包子太大,不容易下口不說,還經常留汁液弄臟顧客衣服,對于一線城市愛美的女性來說,自己一早上精心化的口紅就被大包子毀了,這就是產品瑕疵。
只有進食不尷尬,體驗感才可以繼續談下去。
3)分秒必爭: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!
時至今日,談及成功秘訣,很多企業仍然懷抱籮筐,一說一大堆。其實對于快消行業來說,就一個字,快。
叮當快藥何以稱霸O2O藥房,不外其它,28分鐘送達。現在叮當又開發叮咚買菜,同樣28分鐘送達,一出現就殺了每日優鮮一個人仰馬翻。
現在是個分秒必爭的時代,對于店鋪而言,顧客多停留一分鐘,就多占用一分鐘場地,對于客戶來說,多停留一分鐘,就多浪費一分鐘時間。時間無價。在質量相當的情況下,任誰也會為時間買單。
在這方面,好適口恍然是專家。好適口可以做到從出餐到顧客手中只要44秒鐘。44秒意味著,短信還沒發完,早餐就送到手上了。再說形象點,其它店鋪是排隊侯餐,好適口是排隊取餐。
44秒果然收到奇效,為好適口直接帶來了每日60次的翻臺率,每日單店可以進客1000人的超高效率。
效率是其一,用戶體驗才是根本。劉素美雙眼透徹,說:“我們門店每給顧客節省1分鐘等候時間,顧客的滿意度就會大大提高。”
4)高瞻遠署,一“股“作氣。
好適口是一家包子店。但卻譽為包子界的海底撈。在好適口,給員工發工資不說、還給員工父母發工資,甚至還拿出純利的1%救助生病員工的親屬……
這套路,和海底撈幾乎如出一轍。
雖然不如海底撈出手闊綽,給父母發工資,一年4800元孝心基金,員工結婚送8888元旅行基金,每年拿出純利的1%,救助生病的員工家屬。
但這份愛,卻是外出在家,將終生托付的員工的迫切需要。一個企業有沒有未來,就看一家企業有沒有愛,而愛是要延續的。
好適口深切洞察員工需求,還從成長空間加以對員工做激勵。在好適口,只要踏實肯干,從員工到店長只需要兩年,經過三個時期就可以成為合伙人。
更叫人佩服的是,劉素美的遠見。早在2015年12月。劉素美與經邦結緣,尋求經邦幫助,開始著手為員工導入股權激勵。
在2013年之前開的40多家門店都快速實現了盈利,沒有一家門店虧損。但是在2013年之后新開的門店逐漸出現虧損,甚至兩年時間還未實現盈利,2013到2014年可謂是好適口波折和動蕩的兩年。
經過深思,劉素美表示,紛爭背后的根源,她發現根本的原因還是“股權問題”,因為大家都想在公司“說話”。
彼時問題有三個。
第一,員工和公司一起出資開新店,門店第一年的虧損由公司承擔風險,但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員工依然不愿意承擔風險;
第二,再次往門店投錢的時候員工不愿意投入;
第三,開新店好的方式是讓有經驗的老店長開拓新店,新店長守老店,但是老店長不愿意放棄當下的利益去開拓新店,人員的調離是公司面臨的大困境。
股權激勵實施后,立即有70多人參與了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,從2016年年初股權激勵計劃落地實施后,一年的半時間成績斐然。
經邦高級項目經理陳俊宇老師為好適口設計的3層級內部創業計劃,不僅能讓員工在好適口的平臺實現自身價值,也能讓公司的規模迅速擴大,現在好適口已刻意限制開店的速度,在前三年不超過老店的50%,讓公司平穩的向前邁進。
在2017年中國快餐盛會中,好適口榮獲“中國快餐百強企業”,同時被評為“中國快餐新銳品牌”。
好適口的成功秘訣究竟是什么?是敢闖敢干?是靈活變通?是分秒必爭?從骨子來說,是不斷思考,勇于接受新思維,不斷進取,大愛員工與客戶的企業家精神。